close

最近,台灣爆發了茶安風暴。手搖杯茶飲頻頻被檢出農藥殘留或超標的問題,於是,對輿論風向最敏感的"媒體人"開始批判台灣的茶產業。其中一個,我跟他在臉書吵架…

CIMG1793  

我跟他未曾蒙面,但互為臉書好友,長期追蹤他的動態。他在5月5日的一篇文章,看了令我上火。他說,他對兩岸茶葉有著「三不政策」,不信、不買、不喝,因為他曾經"好好追了一陣子台灣與大陸茶葉供應鍊的上游風光,很快就知道各種源頭,九成以上其實就是「進口、混充、改標」,並且早已行之多年。"
"很多人都很納悶,台灣這些從上游到下游賣茶的人,怎麼這麼「沒良心」啊?但這本身就是個蠢問題!為什麼我們會一派天真的假設:「做生意的人,會有良心」?"
"曾經送我茶葉的
各方朋友,全都遭遇過我當面且堅持的婉拒。尤其  在中國大陸,宣稱多麼昂貴高級的茶葉且仍然堅持送我到底的一大堆,我最多也都收之高閣。我一向都說,「我不懂茶、不會喝,再好的茶葉送我都是浪費」。我怎麼可能不懂?我只是「不信、不買、不喝」。特別是我一向懂得,那些在商人眼中與產業圈裡,唯利是圖的「人性」。"

(以上粗體字皆為引述)

為什麼著火呢?

他的「三不政策」實屬個人自由,我尊重;但他一竿子打翻一船人,把台灣茶整個產業罵了進去!!看到上述文字,我想為公公發聲,於是上網留言,語氣還算溫婉吧?!

IMAG1163   

  
他罵我"別跟無聊網民一般發蠢"(這…雖有不開心,但還是算了吧!本想睡覺去,沒想到他後來又改了留言)

王尚智-5  

好啦,他既然意有所指”茶葉農藥問題嚴重,茶農誰人不知?” 那…我就來回!
(話說太多,截圖不及…前文主要是講,茶農使用農藥,端看眼光與個人良心。有人寧可彎腰除草,也有人以化學除草劑通殺。既非長期關注茶產業,也不必以偏概全。)


Screenshot_2015-05-05-23-12-26  

然後,他刪了我第一封留言!!!!!

(我是敘事說理,沒有個人攻擊啊?)
他是個媒體人,評論台灣茶產業,把上中下游罵得一文不值,難道不容許別人提出不同意見?

 Screenshot_2015-05-05-23-43-01

到了我決定寫網誌的現在,他這篇留言已經有700多人按讚,還有52個分享。然後,他把我的所有留言都刪光光了!!!!

我承認,刪留言這件事,讓我非常地意外而且憤怒!他不是新聞人嗎?為什麼在意見欄中不容許反方意見?他既有膽子漫罵整個台灣茶產業,又怎能無法忍受別人的質疑?

誰說在媒體工作過就是個"媒體人"?新聞從業人員該有的素養,他具備嗎?充其量,他只是個販賣文字的「文字工作者」!媒體人要發表時事評論,是需要調查、引經據典的。若要說台灣茶從上游到下游都有問題時,他訪問過誰?做過什麼調查?至少應該給個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吧?這不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功嗎?我一直以為,總得要跑好新聞,經過長時間的時事萃練,培養出公正且獨到的新聞觀點之後,才能做時事評論。而不是像這樣,一嗅到輿論風向,立馬產出聳動、似是而非的文字,來賺取點擊率與按讚數。而且,真要評論時事,還需要有一個厚實的胸膛,經得起反方意見的挑戰與質疑!

臉書是個社群媒體。若你分享的是個人生活,只有至親好友按讚,那的確算是個人空間。他自翊為"媒體人",有4900多位好友,還有8300人追蹤,總是評論公眾事務,動輒發文就有數百人按讚,數十人分享,偶爾還有電子媒體引述。請問,這還算是私人空間?其實,社群媒體發展至今,一個人隨手一則圖文或影音,就能像病毒一樣快速傳播,沒有界限地,被廣發至世界各地。一則未經採訪、調查過的產業文章,也不知道是幾年前追的上游風光,又能陳明多少台灣茶的現今狀況?

 

我怎麼可能不懂?我只是「不信、不買、不喝」

我不像他,我不懂茶,是真不懂。但,我用眼睛看。

我的爸爸是製茶30年的老師傅。小時候的印象總是爸爸扛著一大袋,足足有胸部高的茶袋,從東走到西。茶袋裡裝的是滿滿的茶葉,很紥實,胖胖的。每到春茶、冬茶兩季,他可以忙到沒時間吃飯,也沒時間睡覺,就他跟媽媽兩個人,從日光萎凋、殺青、揉捻到烘焙,每個環節都是自己來。要說茶葉養大了我們家三個孩子也行。我聞著茶香長大,只可惜沒遺傳到爸爸的敏銳鼻子與舌頭。茶葉裡有多少花香、果香,我品不出來,只知道做茶很辛苦,茶葉很好喝。爸爸半輩子做茶,落下了12指腸潰瘍與椎間盤突出的病根,折磨數十年,嚴重的時候,止痛藥、胃藥當飯吃,光是脊椎就動了兩次大手術…

長大後,上帝的安排很巧妙,我又嫁進了一個茶葉家庭。公公在南投翠峰租了一片地種茶,自產自製自銷。每年,他往返南投、台北家裡不下40回。從11月到4、5月,山區氣溫動輒零度上下,從更高山區接下來的水源管常常破裂,他就得花錢,又準備一鍋酒精濃度高達4、50度的燒酒雞,找原住民陪他一起上山修水管。那山路,真的是披荊斬棘,他得帶著開山刀開路,上下一趟至少要3、4個鐘頭,下一趟再來,路不見了,一切又得從新開始。

CIMG1558

每年4月是春茶採收季節,山上茶區就是這種景象。採茶班工人甚至要用搶的,今年得預約明年的,或者就要培養長期合作默契,否則春茶收成卻沒有工人可以採收,就要哭哭惹~~

CIMG1595 

茶區坡陡,採茶工人有時得攀上梯子、彎著腰工作,長期下來,腰痠背痛外加兩腿痠麻。而且,春茶總在春夏交替時節採收,太陽來得早,茶葉需要日光萎凋,所以,採茶班總得清晨一大早就上工,有時忙到午餐都沒時間吃,靠的是茶廠主人以小貨卡運送吃的、喝的,隨便扒兩口又趕著採收。

CIMG1812 

採茶是件苦差事。在台灣高山茶區,願意做這樣工作的人不多了,大多都是60好幾的阿嬤或是想貼補家用的外配。
CIMG1744  CIMG1745  


老公的弟弟是台大農學碩士,以學術研究的精神協助管理茶園。他找了合適的有機肥,也堅持不用化學除草劑,保育土壤的長遠眼光也說服了公婆,於是,除草就必須要頂著烈日彎著腰。
CIMG1810  
提供一個小常識。若是茶樹中間的茶埂有雜草,不是茶園主人不努力,而是他沒有用化學除草劑。
CIMG1814  
像這個茶園,茶埂非常乾淨,也沒有雜草生長,那就可能使用了化學除草劑。關於化學除草劑,只要茶農確實遵照使用方法與採收期限,就不至於殘留在茶葉上,只是化學除草劑會降低土壤的肥度,久而久之,會影響茶樹的產量與品質…



CIMG1619  
茶葉採收下來,接下來就是陽光萎凋
CIMG1689  

還要室內萎凋
CIMG1696  CIMG1727  
我忘了這叫什麼。從嘉義太和地區請來的製茶師父說,這個功用是強制發酵。不能轉太快。師父會看時間,要聞茶香。
CIMG1735  
師父先將茶稱重,舖平,靜置3個小時發酵,之後就要殺青。

CIMG1636    

殺青結束之後,茶葉會變成一條一條。

CIMG1779

要把當天採收的茶,做到這樣的程度才可以睡覺,所以,做茶師父沒得睡,就是這個道理。
CIMG1684  
很多時間,他們在等待。等著茶葉發酵,等著殺青。

CIMG1634CIMG1639  
隔天一大早,師父們就要開始工作了!要將昨晚殺青好的茶,用布包著,放入機器揉捻(左圖師父後方的機器)。揉了之後,還要放進大滾筒中打散,然後包起來再揉,反覆4、50次,才能將茶葉揉成一個球狀。
CIMG1667
這過程週而復始,很繁複,每道工序都有學問,溫度、溼度、氣候、土質,哪個環節都不能出錯,否則就會影響到茶葉風味!

這是高山烏龍茶的產製流程,也是我所看見的台灣茶,我知道它不是台灣茶產業的全貌,但它確實是整個茶產業的一環。照片中的這些人,都為台灣茶流了多少汗,投注了多少努力。或許,如今的台灣茶在國際市場上,還有一定的評價與聲譽,那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。一篇不明究理的批評文章,若有可能毀了它,很抱歉,我得站出來捍衛!

本來嘛,台灣茶文化由來以久,產業生態很複雜。光是紅茶、綠茶、烏龍茶,不同的茶種就有不同的茶園管理、製作及烘培方法,差異甚大,也有各自不同的擁護者。這次出事的手搖茶,相較於高價的高山茶,更是兩個不同的世界。對茶的品質與要求不同,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業者來滿足需求。雖然,這個產業存在著令人歎息又無可奈何的現實狀況,但"喊水會結凍"的媒體人,難道不能發揮拉抬、向上的力量,而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,無端抹殺認真經營的台灣茶農!!!!!


(對於台灣茶業動態有興趣的人,在此推薦商業周刊的報導。《會不會太詭異?台灣茶商竟要求政府「全面開放中國茶葉進口」》)

arrow
arrow

    洪主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